zz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xué)历史

江西共大,全称江西共产( chǎn)主义劳动大学(现江西农( nóng)大)。1958年创办,1980年改制,它存在( zài)的20多年间,曾创下开办108所( suǒ)分校的纪录,有20多万毕业( yè)生。
在江西,它是一代人集( jí)体记忆的凝结。

共大诞生( shēng)
“江西共大非常了不起,是( shì)贫苦孩子的学校。它招收( shōu)农村孩子上学,普及了农( nóng)村教育,为国家减少大批( pī)资金投入,而且培养出的( de)人能文能武。共大教学生( shēng)科学种田,有错吗?”对于共( gòng)大存在的种种议论,现年( nián)66岁的江西农业大学老教( jiào)授柳志慎有些激动。
18岁上( shàng)共大的他很多人生经历( lì)都与共大有关,对于共大( dà),柳志慎有自己对共大的( de)理解。“我们不能和清华北( běi)大这样的大学比,他们是( shì)一种办学体制,我们是另( lìng)一种办学体制,性质不同( tóng),培养的方式也不一样,但( dàn)有一条,共大是为社会服( fú)务的。”他认为共大离开不( bù)开当时的国情和历史环( huán)境,对于共大的评价也应( yīng)该放在一定的历史阶段( duàn)看。
柳志慎所说的特定国( guó)情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 dài),那时我国还是一个农业( yè)大国,共大这种专门为农( nóng)村培养人才的学校有广( guǎng)泛的群众基础。除了特殊( shū)的国情,政治因素也不可( kě)忽略。
1957年,干部上山下乡热( rè)潮涌动,全国各地建起了( le)垦殖场。以江西为例,仅在( zài)1957年冬天,江西省委就动员( yuán)和派遣了5万干部上山下( xià)乡,开发山区,建设山区。柳( liǔ)志慎说:“如果没有垦殖场( chǎng)的基础,共大很难办起来( lái)。”在当时,江西一些垦殖场( chǎng)针对农民文化低、掌握技( jì)术困难的情况,还办起了( le)技校。
1958年5月,从中央下放江( jiāng)西担任副省长兼农垦厅( tīng)厅长的汪东兴在北京参( cān)加会议时看
望毛主席,汇( huì)报了江西各地垦殖场兴( xīng)办农林技术学校的情况( kuàng)。对农村和农民情有独钟( zhōng)的毛主席很感兴趣,作出( chū)了“你回去与邵式平省长( zhǎng)商量办些学校,让上不起( qǐ)学的农民上学,好不好?”的( de)指示。
回到江西,汪东兴与( yǔ)曾留学苏联的邵式平商( shāng)量时谈到那所邓小平、蒋( jiǎng)经国等两党精英同学过( guò)的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 xué)”,邵省长说,“我看江西也可( kě)以办劳动大学。”于是1958年6月( yuè)9日,中共江西省委、省人委( wěi)做出了《关于创办江西省( shěng)劳动大学的决定》:“为培养( yǎng)共产主义……又红又专的大( dà)批人才,普及科学技术革( gé)命和文化革命,建设繁荣( róng)幸福的共产主义新山区( qū)……创办江西省劳动大学总( zǒng)校和分校。”不久后定名为( wèi)“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xué)”。
1958年8月1日,在南昌市郊梅岭( lǐng)的共大总校、在全省遍地( dì)开花的30所共大分校,同时( shí)宣告了江西共产主义劳( láo)动大学的正式成立;时任( rèn)江西省副省长兼共大总( zǒng)校党委书记汪东兴主持( chí)开学典礼,省委书记兼共( gòng)大总校校长刘俊秀作了( le)《为一座新型的共产主义( yì)劳动大学诞生而欢呼》的( de)报告,第二天的《江西日报( bào)》发表了《祝贺共产主义劳( láo)动大学开学》的社论,当时( shí)报道共大总校、分校共有( yǒu)学生1.1万名,其中工农及其( qí)子女占92.7%,被誉为遵循毛泽( zé)东教育思想创办的新型( xíng)大学。
尽管共大分校的诞( dàn)生被认为是58年大跃进的( de)产物,“一哄而起”的共大分( fēn)校难免会陷入教学质量( liàng)低劣的误区,但因共大而( ér)蓬勃发展起来的林场、农( nóng)场却是不争的事实。据1959年( nián)1月底不完全统计,共大全( quán)省各校办农场有66个、林场( chǎng)40个、工厂243个,学校经营的耕( gēng)地面积4.275万亩,半年总收入( rù)427万余元。
1961年,共大创办三周( zhōu)年时,毛主席亲自提笔,给( gěi)共大写了一封贺信,就是( shì)著名的《七三○指示》。毛主席( xí)在信中说:“你们的事业,我( wǒ)是完全赞成的。半工半读( dú),勤工俭学,不要国家一文( wén)钱,小学、中学、大学都有,分( fēn)散在全省各个山头,少数( shù)在平地。这样的学校确实( shí)是很好的。”

共大学什么?
在( zài)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下,1961年( nián)后,共大俨然己成了教育( yù)界的一面旗帜。在其影响( xiǎng)越来越大时,省外一些学( xué)生也纷纷走进共大。柳志( zhì)慎就是在1961年从上海来的( de)高中生,据他讲,那年代从( cóng)上海来的初高中生就有( yǒu)数干人,除了上海,山东、江( jiāng)苏、安徽等地的学生也纷( fēn)纷前来。“祖国需要,我们就( jiù)去哪里”,柳志慎说,他们那( nà)时多半有些理想主义。来( lái)江西后他们安营在广大( dà)农村,其中有很多人都被( bèi)安排到共大分校,“也有一( yī)些人吃不了苦跑回去了( le)。”
从1958年到1961年,共大的办学模( mó)式和招生制度开始慢慢( màn)转变,共大总校那时己开( kāi)始在全国实行统一招生( shēng),也就是高中文化程度的( de)学生可进入共大总校学( xué)习。其它各分校则视实际( jì)情况招生,并实现“分级办( bàn)学”的原则,初中小学文化( huà)程度的学生一般会安排( pái)在地方分校。
曾经在共大( dà)庐山分校担任农学系的( de)老师陈盛铎认为共大教( jiào)学经验中很重要的一点( diǎn)就是因材施教、分班教学( xué),“学生的文化程度参差不( bù)齐,分班很重要。”据陈盛铎( duó)介绍,共大除了招收一定( dìng)文化程度的适龄青年,没( méi)有任何知识文化的文盲( máng)也可以进入共大分校学( xué)习,“文盲一般进入共大分( fēn)校的预科班,在学校两年( nián)的基础知识后才可以到( dào)共大的具体专业。”
共大开( kāi)设的专业主要分为农、林( lín)、畜牧兽医、工业、农机、会计( jì)等专业。由于实行半工半( bàn)读的制度,几年时间里,总( zǒng)校和各个分校开垦出了( le)大批的农场和林场,为学( xué)校提供教学、生产、科研三( sān)结合的基地,也使学校有( yǒu)了办学经费的来源,同时( shí)还为学生自给自足的生( shēng)产打下基础。据陈盛铎介( jiè)绍,共大除了总校,分校中( zhōng)如庐山分校、云山分校的( de)实验和教学设备在当时( shí)也算全国一流。
柳志慎作( zuò)为上海重点高中的毕业( yè)生,进入了共大总校学习( xí)农业畜牧业专业。柳志慎( shèn)记得自己读书时,除了学( xué)费免收,学校每月还会发( fā)给他们一些零用钱,他回( huí)忆:“共大实行的半工半读( dú)的机制,但这并不意味着( zhe)上半天课做半天事,课程( chéng)和劳动会有相应的安排( pái),比如说双抢季节劳动实( shí)践会多一点,农闲时理论( lùn)基础课则会多一点。”
在江( jiāng)西农大的校史馆里,至今( jīn)都保存了一张“共产主义( yì)劳动大学课程配当表”。
由( yóu)于共大分校的增长速度( dù)迅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 le)教学质量。据了解,共大总( zǒng)校的教师水平在大专以( yǐ)上,其它分校的教师则有( yǒu)些差参不齐,有的只上过( guò)初高中。陈盛铎说,因为师( shī)资不足,一些分校还把共( gòng)大学生送到总校培训。
而( ér)共大总校也根据需要培( péi)养农村老师。柳志慎说,共( gòng)大的教学是紧紧围绕为( wèi)农民和农村服务的,“农村( cūn)学校的老师缺少时,共大( dà)就办起了为农村培养老( lǎo)师的专业。”共大的学制是( shì)大专,一般读完三年后学( xué)生即可毕业。
从最早开始( shǐ),共大的办学思想就是为( wèi)农村建设出力,因此有“哪( nǎ)里来哪里去”、“社来社去”的( de)口号。在全省上百所的共( gòng)大中,除了共大总校和少( shǎo)数几所分校包分配外,其( qí)它分校毕业生都回到农( nóng)村,这为当时落后地区的( de)农村输送了大批的人才( cái),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了( le)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陈( chén)盛铎说共大毕业生里也( yě)有不少人成为农村基层( céng)干部、供销社主任。事实上( shàng),江西各地方的农业部、林( lín)业部等部门的负责人大( dà)多都是从共大毕业。陈盛( shèng)铎所在的庐山区,六、七十( shí)年代当地大部分会计都( dōu)是从共大庐山分校毕业( yè),“当然也有些学生不好学( xué),回到农村后一直当农民( mín)。”
在共大总校,一些共大毕( bì)业生毕业后可以留校任( rèn)教或分配到地方分校。柳( liǔ)志慎就是其一,他曾在农( nóng)村走访,他说:“共大培养的( de)学生都是顶呱呱的,特别( bié)适应农村,也特别受农民( mín)兄弟欢迎。”
1964年,江西共大的( de)分校达到历史最高峰,各( gè)地开办的分校达到108所,在( zài)高等教育低落的情况下( xià),那一年共大在校生人数( shù)有5万之多,呈现一片欣欣( xīn)向荣的景象。国家领导人( rén)对共大的办学模式也给( gěi)予各种关注,朱德还亲自( zì)把自己的侄子朱俊书送( sòng)到共大总校学习。8月1日,国( guó)家主席刘少奇热情肯定( dìng)了共大半工半读的好形( xíng)式。
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在( zài)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共大( dà)也是一所阶级特色鲜明( míng)的大学,并不是所有的人( rén)都可以进入共大。据陈盛( shèng)铎介绍,进入共大必须要( yào)有地方政府或公社出具( jù)的介绍信,那些出身不好( hǎo)的同学“政审”过不了关则( zé)被拒之于门外。但事情也( yě)不是那么绝对,陈盛铎说( shuō)当时他就教过一些“出身( shēn)不好””的学生,而且他们更( gèng)用功,他说:“只要有介绍信( xìn),共大都会接收,不管是哪( nǎ)类的学生。”
文化大革命期( qī)间,大学教师纷纷被打倒( dào),一些教授住进了牛棚,全( quán)国各地学校搞大串联,共( gòng)大总校也一样。据柳志慎( shèn)说,共大各分校学生因为( wèi)要保证地不能荒,所以有( yǒu)些人坚守了岗位,“保证粮( liáng)食供应这在当时不简单( dān)。”
据农大校史馆提供的资( zī)料显示,从1958年到1980年,共大毕( bì)业的学生有21万余人,其中( zhōng)总校毕业生为10563人,分校为( wèi)202966人。

共大与《决裂》
说到共大( dà),不得不提起一部著名的( de)电影,那就是《决裂》。70年代这( zhè)部电影曾风靡全国,很多( duō)人也是通过这部电影认( rèn)识了共大。
汤普森?波德维( wéi)尔所著的《世界电影史》对( duì)这部电影作了重点推介( jiè),并这样介绍:《决裂》是一部( bù)关于一所农业大学的极( jí)具戏剧性的影片,它极好( hǎo)地图解了毛泽东的思想( xiǎng)。
或许从影片制作时起,《决( jué)裂》就蒙上了一层意识形( xíng)态的面纱。这部影片在粉( fěn)碎“四人帮”后因“斗走资派( pài)”的戏而被定为“阴谋电影( yǐng)”和“毒草”。
这部电影在拍摄( shè)时,柳志慎正担任共大总( zǒng)校教务处的老师,他被派( pài)去协助拍摄该片。如果用( yòng)现在的话说,柳志慎就是( shì)“电影顾问”,对于这部电影( yǐng)的拍摄经历,他更加清楚( chǔ)。
据介绍,《决裂》剧本是由江( jiāng)西共大总校的干部胡春( chūn)潮和江西省文化局干部( bù)周杰创作,他们根据共大( dà)的创办过程和办学方向( xiàng),用电影文学的形式,讲述( shù)了一个“抗大”式农业大学( xué)。
1973年,该片由北京电影制片( piàn)厂投拍,并且还是一个政( zhèng)治任务,从对选角的重视( shì)也可略见一斑。影片的主( zhǔ)角都是那个时代的“当红( hóng)明星”,有着“满身劳动人民( mín)气质”的著名影星郭振清( qīng)和靠《战火中的青春》一举( jǔ)成名的王苏娅分别担任( rèn)男女一号,还有那个“在课( kè)堂上,不讲江西水牛,只讲( jiǎng)非洲斑马和马尾巴功能( néng)”的教务主任孙子清,由葛( gé)优的父亲葛存壮饰演。
“他( tā)们三个人在江西拍这部( bù)戏时,所到之处都是人山( shān)人海,”柳志慎介绍,这部电( diàn)影的拍摄地点先后设在( zài)南城共大分校和莲花共( gòng)大分校,摄影棚就是共大( dà)的校舍和农场。“附近的村( cūn)民都跑来看,派出所还出( chū)动了一卡车的人到现场( chǎng)维持秩序。”
电影在江西拍( pāi)了半年,但内容大多是共( gòng)大分校的,柳志慎提议影( yǐng)片应该加入一些总校的( de)元素,于是导演在后期补( bǔ)拍了共大总校科学实验( yàn)、现场教学等片场。
柳志慎( shèn)认为这部电影前半部分( fēn)能够很好地反映了共大( dà)办学的方法和精神,也是( shì)共大的事实,但是电影到( dào)北京后被当时“四人帮的( de)爪牙”作了“内页处理”,于是( shì)就有了后来政治意味颇( pǒ)浓的戏份。柳志慎回忆说( shuō)当时共大党委还给电影( yǐng)提了十条意见,但这些都( dōu)没有采纳,说到这里,柳志( zhì)慎有些遗憾。
1975年,电影上映( yìng),得到了全国观众的响应( yīng),片中插曲“满山的翠竹青( qīng)又青,满山的杉树根连根( gēn),新型的大学办的好,它和( hé)工农心连心”在观众中迅( xùn)速传唱,还有葛存壮那段( duàn)关于“马尾巴功能”的戏剧( jù)性表演也广为流传。
后人( rén)这样评价《决裂》和“决裂”的( de)时代:在那个“再批走资派( pài)”的1975年,电影强调突出“办学( xué)方法”之争的戏剧矛盾,结( jié)果使《决裂》披上非常浓厚( hòu)的政治斗争色彩,就连片( piàn)名“决裂”的火药味也十足( zú)。粉碎四人帮后,《决裂》被打( dǎ)成阴谋电影,导演李文化( huà)也遭到停职检查,直到他( tā)拍摄的电影《泪痕》获奖才( cái)算为自己洗过罪名。
2005年,郭( guō)振清去世。尽管当年的政( zhèng)治恩怨早已淡去,但仍有( yǒu)媒体说:好人一个,可惜错( cuò)演了一部电影。媒体所指( zhǐ)的就是郭振清主演的《决( jué)裂》。事实上,不为人所知的( de)是,郭振清生前曾公开宣( xuān)称,《决裂》是他表演的高峰( fēng),演龙国正这个角色是经( jīng)过生活体验,采访过很多( duō)大学生变质的实例的。郭( guō)振清对《决裂》做过这样评( píng)述:“我一生两部戏看得很( hěn)重,一是《平原游击队》,二是( shì)《决裂》。用今天的眼光看待( dài)历史,影片表现的过去那( nà)一段是扭曲了,但是,像共( gòng)大这样的办学精神是永( yǒng)恒的,共大这样的农业学( xué)校,为广大农民子弟学习( xí)文化知识提供了条件,是( shì)十分实际的,这样的学校( xiào),今后还应该办下去。”
世间( jiān)还有一所共大
江西共大( dà)也许并未如郭振清所愿( yuàn),风风火火的共大事业到( dào)1980年后就基本销声匿迹了( le)。
官方的资料这样介绍:文( wén)革结束后,江西共大在新( xīn)的历史时期得到各级政( zhèng)府的重视和支持,发展也( yě)很快,并引起国内外更广( guǎng)泛的关注。1978年江西共大还( hái)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 yuàn)校。随着我国国情的变化( huà)和教育事业迅速发展,1980年( nián)11月,经中共江西省委、省人( rén)民政府的批准,江西共产( chǎn)主义劳动大学改名为江( jiāng)西农业大学。原各个分校( xiào)根据各地具体情况相继( jì)更名,有的取消或归并其( qí)它学校。比如,共大时期较( jiào)好的两所分校云山分校( xiào)和庐山分校分别变成了( le)今天的江西垦殖学校和( hé)九江师专。
尽管共大已经( jīng)不存在,但当时它的办学( xué)思想和理念以及在办学( xué)过程所体现的不畏艰难( nán)的探索精神,还是在国内( nèi)外产生深远影响。因为共( gòng)大,曾经有86个国家地区的( de)549批外国朋友共计7469人到共( gòng)大学校访问考察。美国学( xué)者苏珊?佩在考察共大时( shí)说“共大是符合中国实际( jì)的富有创造性和具有鲜( xiān)明特色的大学,世界不少( shǎo)国家对于江西共大半工( gōng)半读的经验比较欣赏,觉( jué)得很有参考价值。”他与另( lìng)一位澳大利亚学者约翰( hàn)?柯莱威利合作,写出了对( duì)江西共大研究的专着,流( liú)传于世。
一位教育专家说( shuō):江西共大是一块独特人( rén)文历史价值的校牌,可谓( wèi)意义非凡,对于校牌的丢( diū)失,他用了“无不愚蠢”四个( gè)字评价。
目前,江西还有世( shì)上唯一一所沿用“共大”名( míng)字的学校,这就是婺源鄣( zhāng)公山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xué)。这所坚持了50年的共大分( fēn)校,也是当初最早成立的( de)30所共大分校之一。此前,该( gāi)校一直位于婺源的鄣公( gōng)山,2005年,它由鄣公山搬迁到( dào)婺源县城,并把当地的师( shī)范专修学校和卫校合并( bìng)。
鄣公山共大现任校长的( de)林春说,“自1980年共大总校改( gǎi)名后,我们没有接到任何( hé)行政命令说不办或者不( bù)能用共产主义劳动大学( xué)这个校名。”至于为何很多( duō)分校都改名了,林春把原( yuán)因归结于“多半是他们觉( jué)得共大这个名字土”。
目前( qián),鄣公山共大办学方向依( yī)然面向农村,招收比较贫( pín)困的农民子弟子女入学( xué),向农民普及文化科学。但( dàn)鄣公山共产主义劳动大( dà)学的办学模式已等同于( yú)职业中专,它学制为三年( nián),主要分为农学、机电、电子( zi)电器、电焊等专业,也实行( xíng)半工半读的办学机制,某( mǒu)种意义上说,它保留了共( gòng)大的一些“印记”。
今年七月( yuè),有300多人从鄣公山共大毕( bì)业,目前学校还有900多人在( zài)读,对于婺源这个县城而( ér)言,这类的职教规模在当( dāng)地已经算是很大。林春说( shuō),这些学生主要来自婺源( yuán)农村及周边县,“有些农民( mín)工觉得外面不好混,也到( dào)这里学点技术”。
对于鄣公( gōng)山共大办学遇到的困难( nán),林春说:“我觉得我们共大( dà)的困难不能说是鄣公山( shān)共大特有的困难,应该是( shì)全国所有职业教育学校( xiào)都存在的困难。”
几年前,鄣( zhāng)公山共大对招生还会设( shè)置了一定的门槛,但现在( zài)已把门槛完全取消了,“不( bù)管多少分,我们都一律录( lù)取,这也是为了给他们一( yī)个生存的技能,就算是文( wén)盲也要吃饭啊。”说到这时( shí),林春有些感慨。目睹不少( shǎo)农村孩子失学所面临的( de)困难,林春把目前鄣公山( shān)共大所实行的教育称为( wèi)“吃饭教育”。
现在鄣公山共( gòng)大的学费是每年1500元,这对( duì)学校的教学经费显然是( shì)杯水车薪。“850元的学费再加( jiā)650元的住宿费,相对其它民( mín)办职业教育学校也是比( bǐ)较低的。”而近几年,国家实( shí)行职业教育补助,婺源鄣( zhāng)公山共大的学生现在每( měi)年也可以获得1500元的国家( jiā)职业教育补助。林春说,“这( zhè)样算起来,我们实行半工( gōng)半读,不要老百姓一分钱( qián)。”
林春在鄣公山共大担任( rèn)校长已经8年,他认为鄣公( gōng)山共大的生存已不容乐( lè)观。据他说,这所隶属政府( fǔ)的“大学”,目前只能靠财政( zhèng)拨款生存,根本谈不上任( rèn)何其它职教所谓的“盈利( lì)”。
“老师的工资由政府全额( é)承担,但是这些老师大多( duō)是基础课的老师,远远不( bù)能满足职业教育的需求( qiú),”林春说:“毕竟我们把学生( shēng)招进来,总要学点东西,不( bù)能什么都不让他们学到( dào)啊。”他认为学校更应该重( zhòng)视技能培训这块,而现在( zài)政府重视的只是基础教( jiào)育,职业教育存在巨大的( de)资金缺口。
共大的遗产
从( cóng)鄣公山共产主义劳动大( dà)学的现实来看,这所唯一( yī)的共大已经失去了当年( nián)共大的意义,尽管它在努( nǔ)力继续共大的遗产,如免( miǎn)费入学、面向农村等,但在( zài)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前行( xíng)的步伐越来越难。
实际上( shàng),早在1980年,共大的改制与消( xiāo)失已经是历史必然。除了( le)政治环境变化的因素外( wài),一个重要的原因是80年代( dài)中国已经逐步完成了资( zī)本的原始积累,由农业大( dà)国向工业大国的道路迈( mài)进,意识形态的转变更加( jiā)剧这一步伐。
共大,这所在( zài)农业大国时代建立并为( wèi)农村输送人才的学校显( xiǎn)然已经不符合工业化现( xiàn)代化的需求,它的历史使( shǐ)命已经完成。加上全国恢( huī)复高考后,耽搁了十几年( nián)的大学教育步入正轨,大( dà)学开始扮演农转非、鲤鱼( yú)跃龙门的跳板。共大,无论( lùn)是有多么深厚的基础和( hé)辉煌往事,再也无法对于( yú)广大农村学生产生吸引( yǐn)力。
今年,时值共大创办50周( zhōu)年,网络有不少对共大的( de)怀念和讨论的声音。50年前( qián),共大创办时,毛主席说了( le)一句公道话“让上不起学( xué)的农民上学,好不好?”这算( suàn)是国家领导人对我国教( jiào)育所怀有的一种朴素感( gǎn)情。
面对今天的教育现状( zhuàng),我们或许会有些沉重,正( zhèng)是因为大学教育产业化( huà)、学费飙升、大学生就业难( nán)等现实让人想起这所寄( jì)托国人“朴素感情”的大学( xué)。
有学者撰文称共大是中( zhōng)国教育的乌托邦,并把共( gòng)大教育升华为“教育公平( píng)”的典范,当然,这也并不符( fú)合逻辑和共大的实情。
在( zài)反右和文革期间,共大并( bìng)不是所有孩子都可以上( shàng)的,很多出身右派的学生( shēng)、黑五类学生被拒之共大( dà)门外。单从这点看,共大就( jiù)具有强烈的阶级色彩,“让( ràng)贫困农村孩子上学”的口( kǒu)号不能掩饰它的阶级色( sè)彩。
北京的江西籍自由撰( zhuàn)稿人何季民说:共大的教( jiào)育公平,是特殊时期的政( zhèng)策,是不正确的;但是,教育( yù)公平,永远是全社会应当( dāng)追求的,让穷人能读上书( shū),从来是社会文明进步的( de)标志。何季民曾对共大写( xiě)过一篇文章《教育公平说( shuō)共大》,里面他这样写道:毛( máo)主席那句“让上不起学的( de)农民上学,好不好?”的公道( dào)话,却还让我们追求并思( sī)考共产主义这个人类最( zuì)原始而又终极的理想,“教( jiào)育公平”几乎是历代中国( guó)人的梦寐,如今要实现“教( jiào)育公平”,不但在农村还要( yào)在城里,这一架理想的天( tiān)平,应当怎样地倾斜昵?
除( chú)此之外,作为一所特殊时( shí)代特殊国情下的大学,共( gòng)大还是有着其它意义。至( zhì)少在文革期间,我国高等( děng)教育几乎中断的情况下( xià),共大仍然走出了十几万( wàn)的毕业生,为农村建设输( shū)送了大批的实践能力强( qiáng)的人才。
另外,半工半读、注( zhù)重实践、免费入学等等对( duì)今天的大学教育仍然具( jù)有启示意义。有人曾这样( yàng)说:共大过去的经验和现( xiàn)在大学的做法,两者是否( fǒu)可以合二为一加以考虑( lǜ),取其良者,找出一条符合( hé)中国实际的教育发展思( sī)路来呢?
对于共大,身为江( jiāng)西人的何季民先生最后( hòu)这样说:共大是一份历史( shǐ)文化遗产,应当有所保存( cún)。江西在全国没有太多有( yǒu)影响的遗产,共大却是一( yī)个,正反两方面无论何时( shí)都可以做出好文章,扔掉( diào)“共大”的牌子,确实是非常( cháng)愚蠢的!
摘自《大江周刊 城( chéng)市生活》2008/12

荒诞的「眩晕」

本文修改版可见于 「陀螺( luó)电影」 : 为什么《寄生虫》里的( de)富人们那么蠢? 「现实」:顽抗( kàng)荒诞的薄膜 在对于《寄生( shēng)虫》的不同评价中,剧情是( shì)否足够可信已然成为争( zhēng)论的焦点。对于不少观众( zhòng)而言,奉俊昊在这个精巧( qiǎo)的寓言故事中所装载的( de)情节信息充斥着大量不( bù)符合现实社会逻辑的细( xì)节,...

49.35K
1周前

玩一场关于时间、视点、时( shí)代气氛、微观历史与心理( lǐ)的实验

【一星加给导演的野心,作( zuò)为一个新人导演玩一场( chǎng)关于时间、视点、时代气氛( fēn)、围观历史与心理的实验( yàn),这其中,每一个元素都需( xū)要极高的掌控力。走出影( yǐng)厅给朋友发微信,我说很( hěn)厉害,很牛,但我睡着了两( liǎng)分钟,朋友笑道这两个事( shì)情怎么能同时发生?或许( xǔ)也正是体现了我对这部( bù)电影的复杂情...

76.81K
1周前

漫影汇极客:机器人比人类更懂( dǒng)爱?这部学生情侣打造的( de)AI短片凭什么斩获双奖?

爱生万物,AI生万物。文|银河( hé)纽带排版编辑|Joy爱情有多( duō)么美好?不仅让人们品味( wèi)生活的精彩,也

10.62K
3天前

电影《青春几回合》开机,聚( jù)焦将90后创业生活

漫影汇讯 近日,由青年导( dǎo)演马小刚执导,青年演员( yuán)周政杰、卢洋洋、骆明劼和( hé)胡嘉欣等主演的电影《青( qīng)春几回合》在济南保利山( shān)语举行开机仪式暨新闻( wén)发布会。影片导演马小刚( gāng)携众主演、主创,以及出品( pǐn)方代表和媒体代表等共( gòng)

35.80K
1周前

一触即发的仇云杀机

黑泽清果然老当益壮,今( jīn)年一下子三部新片先后( hòu)问世,从拿手的惊悚题材( cái)《钟声》到翻拍自己的旧作( zuò)《蛇之道》,再到这部压轴呈( chéng)现的《云》,均可证明他再次( cì)回到创作的活跃期。更可( kě)喜的是这部新作《云》被选( xuǎn)为代表日本参与本届奥( ào)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的角( jiǎo)逐。 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zhǎn),让现代...

24.09K
1周前

人物塑造有深度,故事讲( jiǎng)的有趣味

本剧的导演经验丰富,佳( jiā)作如林,《纸牌屋》第四季《侍( shì)女的故事》都出自她手。本( běn)片目测也要高分爆火。 看( kàn)点1:本剧对人物塑造很棒( bàng),短短一集就在观众心里( lǐ)立下三个特色人物。体力( lì)彪悍,眼神杀人的警察,不( bù)断闪回的儿时火灾片段( duàn)在暗示她和火有渊源。 监( jiān)狱的来信,莫名的电话无( wú)不在...

85.71K
1周前

时光早报:《我才不要和你( nǐ)做朋友》端午夺冠 霉霉确( què)定不亮相《死侍3》《九龙城寨( zhài)》香港破亿

过去12小时内,全球影视新( xīn)闻哪些值得关注?漫影汇( wǎng)为你专业甄选。 01.霉霉确定( dìng)不亮相《死侍3》 将于7月26日北( běi)美上映的《死侍与金刚狼( láng)》曝IMAX、RealD 3D等多种格式海报,其中( zhōng)Fandango

33.59K
1周前

村庄为什么失信?

电影放映于86年,拍摄的时( shí)间应该早于86年,大致是83到( dào)85年左右。85年1月1日,中央推出( chū)《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 jīng)济的十项政策》,这一政策( cè)可以视为自包产到户新( xīn)土地政策的延续,从政策( cè)精神上而言,包产到户的( de)新土地政策主要指向土( tǔ)地使用权的私有化,通过( guò)使用权私有化从而激活( huó)土地...

59.04K
1周前

漫威回归大银幕!2月新片( piàn)太多想看的

漫影汇讯 春节档已经落( luò)下帷幕,2月份院线还有什( shén)么新片可以看吗?答案是( shì),真的有!而且有惊喜! 首先( xiān)有两部进口片值得一提( tí),《黑豹2》和《蚁人与黄蜂女:量( liàng)子狂潮》。时隔三年半后,终( zhōng)于有漫威超级英雄电影( yǐng)登陆内

12.93K
1周前

“二人”浪漫旅终成BE美学

说一下这部,《毒液:最后一( yī)舞》,有剧透。 终于知道电影( yǐng)的副标题是什么意思了( le)。 《毒液:最后一舞》(如下简称( chēng)《毒液3》),绝对称得上是字面( miàn)意思的“The Last Dance” “毒液+埃迪”共生体( tǐ)在陈太太的盛邀之下,冒( mào)着被发现的风险,与之翩( piān)翩起舞,随后就进入到了( le)这个系列最火爆...

96.33K
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