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影汇电影专稿 80 年前的今天( tiān)——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 jiàn)投降。
中华民族历经十四( sì)年浴血奋战,这一历史性( xìng)时刻标志着中国人民抗( kàng)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 sī)战争的最终胜利!
值此之( zhī)际,从 8 月到 9 月,一批以此为( wèi)创作主题和改编真实历( lì)史事件的新片齐聚大银( yín)幕。
这些影片用光影重现( xiàn)烽火岁月,将 80 年前的屈辱( rǔ)、悲愤、抗争与最终的胜利( lì),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警( jǐng)醒着我们:历史不容遗忘( wàng)!
《731》—— 731 部队的反人类暴行
电影( yǐng)《731》直指二战期间臭名昭著( zhù)的日本关东军驻满洲第( dì) 731 防疫给水部队,简称 731 部队( duì)。
这支打着“研究防治疾病( bìng)和饮水净化”旗号的部队( duì),实则是进行细菌武器研( yán)发和活体人体试验的魔( mó)窟。

他们以中国人、朝鲜人( rén)等为实验对象,犯下罄竹( zhú)难书的反人类罪行:
活体( tǐ)解剖:凡被浇上消毒水的( de)中国人,无论生死均被立( lì)即解剖。
冻伤实验:固定手( shǒu)臂暴露于极低温环境,致( zhì)肢体深度坏死,然后浸入( rù)设定不同温度的水中复( fù)温,观察冻伤及复温效果( guǒ)。
毒气实验:将被实验者关( guān)入密闭玻璃柜,实施剂量( liàng)分级的毒气实验直至死( sǐ)亡。
人体细菌实验:通过菌( jūn)液注射、口服染菌、比较实( shí)验等方式使被实验者感( gǎn)染细菌,观察人体病变。
野( yě)外实验:将被实验者绑于( yú)间距 5 米的十字架上,待其( qí)被细菌炸弹炸伤感染后( hòu)运回实验室,进行活体解( jiě)剖及病理研究。

731 部队将这( zhè)些实验受害者称为“马路( lù)大”,这一侮辱性称呼的日( rì)语意思为“圆木”,即“试验品( pǐn)”。
据史料统计,731 部队直接通( tōng)过人体实验杀害约有 3000 人( rén),而死于其发动细菌战的( de)民众更超过 20 万人。

电影《731》以( yǐ)此黑暗历史为背景,不仅( jǐn)揭露侵华日军的权力倾( qīng)轧,更聚焦于被囚禁者的( de)隐秘抗争。
“你若记得,我便( biàn)活过”——影片以震撼影像警( jǐng)示世人,抵抗遗忘,守护人( rén)性底线。
《南京照相馆》——京字( zì)第一号罪证
电影《南京照( zhào)相馆》聚焦 1937 年南京沦陷后( hòu),吉祥照相馆内一群普通( tōng)人不屈的抗争。
他们历经( jīng)艰险,将揭露日军南京大( dà)屠杀暴行的关键罪证照( zhào)片送出南京,最终公诸于( yú)世。

这段故事源于真实历( lì)史:1938 年,年仅 15 岁的华东照相( xiāng)馆学徒工罗瑾,在为日军( jūn)冲洗底片时,意外发现南( nán)京大屠杀的暴行照片。
他( tā)冒死选出 16 张照片制成相( xiāng)册,封面手绘滴血的心与( yǔ)利刃,藏于自家房梁。后来( lái)这组照片几经辗转,暗藏( cáng)于寺庙之中。

多年后,这本( běn)相册由爱国青年吴旋接( jiē)力保存,并于 1946 年提交南京( jīng)审判战犯军事法庭。
这组( zǔ)被称为“京字第一号证据( jù)”的照片,成为钉死战犯谷( gǔ)寿夫(南京大屠杀主犯之( zhī)一)的如山铁证,谷寿夫最( zuì)终被判处死刑。

如今,这 16 张( zhāng)照片原件珍藏于中国第( dì)二历史档案馆,并列入《世( shì)界记忆名录》中的中的南( nán)京大屠杀档案。
《坪石先生( shēng)》——教育家在战火中赓续文( wén)脉
“坪石先生”指的不是一( yī)个人,而是一个在民族危( wēi)亡之际坚守教育阵地的( de)英雄群体。
1938 年广州沦陷后( hòu),中山大学师生被迫西迁( qiān)至粤北坪石镇,在日军轰( hōng)炸与物资极度匮乏中坚( jiān)持办学四年。1944 年冬,日军再( zài)度夹击坪石,中山大学师( shī)生不得在战火中做出选( xuǎn)择。
在这段动荡的历史中( zhōng),黄际遇、杜定友、卫梓松等( děng) 30 多名教育先贤以知识为( wèi)武器,在硝烟中赓续文脉( mài)。

黄际遇是中国现代高等( děng)数学教育体系的开创者( zhě),翻译并出版《几何学》《续初( chū)等代数学》等著作。他曾顶( dǐng)着空袭,在中大三个学院( yuàn)授课。
中大迁至坪石后,黄( huáng)际遇毅然前往,坚守课堂( táng)。老舍先生赞其“博学鸿才( cái)真奇士,高风亮节一完人( rén)”。
杜定友是中国近代图书( shū)馆事业奠基人,在中山大( dà)学图书馆危在旦夕之际( jì),他率众人制作两百多只( zhǐ)木箱,成功组织抢运 5 万余( yú)册珍本。
卫梓松时任中大( dà)建筑工程系主任,他带领( lǐng)学生规划设计坪石校区( qū)。在 1945 年初,却因拒绝出任日( rì)伪维持会会长而主动以( yǐ)身殉国。

这些教育大家没( méi)有奋战在战场前线,却用( yòng)生命守护民族的文化血( xuè)脉与精神灯塔,他们是当( dāng)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营救( jiù)飞虎》——港九大队营救美军( jūn)飞虎队
《营救飞虎》将一段( duàn)鲜为人知的国际营救传( chuán)奇搬上银幕,主角是东江( jiāng)纵队港九大队。
东江纵队( duì)港九大队是一支在广东( dōng)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 zòng)队领导下的游击队,简称( chēng)港九大队。

在日军占领香( xiāng)港期间,港九大队英勇无( wú)畏,成功营救了 89 名盟军和( hé)国际友人,其中包括美军( jūn)飞虎队队员在内的数十( shí)名盟军飞行员。
1944 年 2 月,飞虎( hǔ)队员唐纳德 · 克尔中尉战( zhàn)机被日军击落跳伞,命悬( xuán)一线。港九大队队员与当( dāng)地百姓紧密配合,昼伏夜( yè)行,接力将其护送回第十( shí)四航空队桂林基地。

在被( bèi)营救的盟军飞行员中,有( yǒu)一名飞行员在感谢信中( zhōng)写道:“我从未见过像你们( men)游击队这样英勇的军队( duì),终有一天全世界都将传( chuán)颂你们伟大的工作。”
《营救( jiù)飞虎》以“ 48 小时奇迹营救”为( wèi)切入口,再现“拯救大兵克( kè)尔”的这段抗战传奇故事( shì),展现中国人民在抗战中( zhōng)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勇敢( gǎn)智慧。

《东极岛》——里斯本丸沉( chén)船事件
接棒纪录片《里斯( sī)本丸沉没》,电影《东极岛》从( cóng)中国渔民视角,重现 1942 年“里( lǐ)斯本丸沉船事件”。

1942 年 9 月底( dǐ),日军将 1800 多名英军战俘押( yā)上“里斯本丸”号运往日本( běn),途中在浙江舟山海域被( bèi)美军潜艇误击。
从船被击( jī)中到沉没的 25 个小时里,日( rì)军竟优先转移己方人员( yuán),并将英军战俘锁死在底( dǐ)舱,意图淹死他们。
危难之( zhī)际,舟山渔民秉持“海上有( yǒu)难,必救”的祖训,顶着日军( jūn)机枪扫射,不顾生死,先后( hòu)出动 46 艘小船往返 65 次,救出( chū) 384 名英军战俘,并提供他们( men)食物、衣物和庇护所。

日军( jūn)随后登岛疯狂搜捕,甚至( zhì)砸毁渔船、扣押渔民,最终( zhōng)抓走 381 名英军战俘。
渔民偷( tōu)偷把三名英国战俘藏匿( nì)到岛上的洞中,为他们送( sòng)饭、治伤,并冒着生命危险( xiǎn),将他们送到葫芦岛,后辗( niǎn)转送至重庆,最终归国。
这( zhè)一事件揭露了日军严重( zhòng)违反国际公法的罪行,也( yě)彰显了中国人跨越国界( jiè)和种族的人道主义光辉( huī)。

《山河为证》——全景式展现 14 年( nián)救亡图存史
除了以上的( de)剧情长片,纪录电影《山河( hé)为证》将首度全景式展现( xiàn)中国人民 14 年抗战艰辛历( lì)程,由演员陈建斌担任解( jiě)说。
该片通过宏大的国际( jì)视野、呈现珍贵的历史资( zī)料,包括以九一八事变、平( píng)型关大捷及百团大战等( děng)重大战役的历史影像,反( fǎn)映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 fǎn)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 de)巨大贡献。
总导演于鹏指( zhǐ)出:“片中的每一个影像镜( jìng)头都是真实发生的,都记( jì)录着我们受到的伤害,我( wǒ)们的悲痛、愤怒和反抗,最( zuì)终都归于这个民族最真( zhēn)实的血性和韧性!”

80 年前的( de)苦难与抗争,牺牲与胜利( lì),从未走远。
铭记历史,不是( shì)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 le)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让( ràng)历史的警钟长鸣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