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进入暑期,不仅国内( nèi)很多大片都瞄准了这个( gè)档期,同时在北美,各大电( diàn)影厂也都开始了预热。
但( dàn)最近对于老影迷来说,一( yī)部 20 年前上映的电影要重( zhòng)映了。
虽然这部电影在奥( ào)斯卡上获得了那么多大( dà)奖,但它并没有在内地上( shàng)映过。
而它就是——
《断背山》
当( dāng)然,这三个字早已超越了( le)一部电影的范畴,成为文( wén)化符号、爱情隐喻,也沉淀( diàn)为无数人心底一片隐秘( mì)而苍茫的山脉。
故事始于( yú) 1963 年美国怀俄明州荒凉的( de)夏日。
年轻的牛仔恩尼斯( sī) · 德尔玛(希斯 · 莱杰 饰)与杰( jié)克 · 特维斯特(杰克 · 吉伦哈( hā)尔 饰)受雇到断背山牧羊( yáng)。
在广袤、孤寂而壮美的山( shān)峦间,两个被生活挤压的( de)灵魂,在篝火边、寒夜里,悄( qiāo)然滋生出超越友谊的情( qíng)感。
然而,60 年代的美国西部( bù),同性之爱是禁忌,是“错误( wù)”。
下山后,两人被迫分离,各( gè)自娶妻生子,背负起“正常( cháng)”生活的枷锁。
但断背山成( chéng)了他们无法割舍的脐带( dài)。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他( tā)们以钓鱼、打猎为名,一年( nián)几次逃离现实,回到断背( bèi)山附近的隐秘角落,短暂( zàn)地做回真实的自己。
爱在( zài)压抑中愈发灼热,也在现( xiàn)实的铜墙铁壁前撞得伤( shāng)痕累累,最终以杰克的早( zǎo)逝和恩尼斯永恒的孤独( dú)与追忆画上句点。
这样一( yī)部深沉的作品,诞生之路( lù)却布满荆棘。
它的源头是( shì)安妮 · 普鲁克斯发表于 1997 年( nián)的同名短篇小说。
这位大( dà)器晚成的女作家,天命之( zhī)年才正式开启写作生涯( yá),却凭借敏锐的观察和深( shēn)厚的笔力,仅用两万字就( jiù)勾勒出这段令人心碎的( de)情缘。
她在怀俄明州酒吧( ba)里,从一个老牛仔“悲伤的( de)渴望”的眼神中获得了灵( líng)感,耗时半年,以巨大的想( xiǎng)象力跨越性别、年龄与性( xìng)向的鸿沟,钻进两个年轻( qīng)牛仔的内心。
这篇起初不( bù)被看好的小说,竟被《纽约( yuē)客》刊载,并接连斩获欧 · 亨( hēng)利奖和国家杂志奖。
然而( ér),从文字到影像的转化更( gèng)为坎坷。
剧本在好莱坞辗( niǎn)转八年,被无数导演和明( míng)星婉拒。
最终,是李安的勇( yǒng)敢和制片人詹姆斯 · 沙姆( mǔ)斯孤注一掷的 300 万美元投( tóu)资,让断背山得以在银幕( mù)上崛起。
演员的选择和付( fù)出,最终铸就了不可替代( dài)的经典。
希斯 · 莱杰,这位来( lái)自澳洲的演员,骨子里已( yǐ)有西部人的粗粝,却仍苦( kǔ)练生硬的德州牛仔腔调( diào),将恩尼斯这个内向、压抑( yì)、情感如地火运行的灵魂( hún)演绎得入木三分。
杰克 · 吉( jí)伦哈尔,出身优渥的好莱( lái)坞新星,为贴近角色,在“牛( niú)仔训练营”苦练一个月,最( zuì)终赢得李安“马骑得很性( xìng)感”的称赞。
当时,他接演此( cǐ)片被业内讥讽为“最愚蠢( chǔn)的决定”,预言其星途尽毁( huǐ),结果却恰恰相反,影片让( ràng)他真正以演技服人。
戏内( nèi)的深情也意外点燃了戏( xì)外的火花——
希斯 · 莱杰与片( piàn)中饰演其妻子的米歇尔( ěr) · 威廉姆斯在拍摄期间相( xiāng)爱,他们的女儿玛蒂尔达( dá),成了这段光影传奇之外( wài)一个温暖的生命注脚。
2005 年( nián),《断背山》在威尼斯电影节( jié)横空出世,勇夺最高荣誉( yù)金狮奖,评审结果揭晓时( shí)“现场爆出惊呼声”。
次年,它( tā)席卷颁奖季:金球奖上斩( zhǎn)获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 yǎn)、最佳剧本与最佳原创歌( gē)曲四项大奖;
奥斯卡虽惜( xī)败《撞车》未能摘得最佳影( yǐng)片,但仍将最佳导演、最佳( jiā)改编剧本、最佳原创配乐( lè)三座小金人收入囊中。
一( yī)部讲述牛仔同性爱情的( de)独立制作,何以登上神坛( tán)?
究其根本,李安以东方诗( shī)学的笔触,改写了同性题( tí)材电影的叙事范式。
他无( wú)意于拍摄一部“同志宣言( yán)”或酷儿理论教科书,而是( shì)回归最本真的内核——
“这只( zhǐ)是一个爱情故事”。
他大胆( dǎn)地“去酷儿化”,没有刻意渲( xuàn)染同性恋情与外部世界( jiè)的激烈对抗,而是将戏剧( jù)冲突高度内化,聚焦于恩( ēn)尼斯与杰克幽深曲折的( de)内心世界。
那些无法言说( shuō)的渴望、恐惧、挣扎与妥协( xié),在沉默的眼神、克制的肢( zhī)体和广袤的风景中被无( wú)限放大。
拍摄手法更是极( jí)尽含蓄:回避直露的性爱( ài)场面,运用低调光影、背对( duì)人物的镜头、冷冽的非饱( bǎo)和色调以及壮阔的大景( jǐng)别构图。
断背山的苍茫群( qún)峰、流动羊群、寂静长空,不( bù)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 gèng)是人物心境的延伸,是情( qíng)感无法逾越的藩篱的象( xiàng)征,也是纯净爱意唯一的( de)见证。
这种“此时无声胜有( yǒu)声”的克制,反而让情感的( de)暗流汹涌澎湃,直抵人心( xīn)。
李安的个人风格在此片( piàn)中圆融成熟,东西方美学( xué)在此交汇共生。
他镜头下( xià)的美国西部,褪去了粗犷( guǎng)奔放的表象,晕染上中国( guó)山水画的意境——
羊群穿越( yuè)山坡丛林溪流的空镜头( tóu),宛如一幅幅流动的古典( diǎn)水墨,静谧悠远,充满东方( fāng)式的留白与诗意。
这种融( róng)合,源于李安独特的文化( huà)背景与生命体验。
他成长( zhǎng)于东方,深造于西方(纽约( yuē)大学),在两种文明的碰撞( zhuàng)与交融中,找到了表达普( pǔ)世情感的独特通道。
他曾( céng)在采访中留下那句流传( chuán)甚广的箴言:“每个人心中( zhōng)都有一座断背山”。
这不仅( jǐn)指代每个人心中那份求( qiú)而不得的隐秘之爱,更隐( yǐn)喻着每个人内心那座需( xū)要攀爬、充满挣扎与渴望( wàng)的“山”——
关于自我认同,关于( yú)爱,关于自由。
影片的剧本( běn)亦堪称教科书级别。
它摒( bǐng)弃冗余,精准如手术刀。建( jiàn)置、对抗、结局,三幕结构清( qīng)晰有力。
近二十年过去,《断( duàn)背山》的光影并未随岁月( yuè)褪色。它的重映,不仅是一( yī)次经典的回顾,更是一次( cì)时代的叩问。
当北美大陆( lù)的银幕再次被怀俄明的( de)群山和两个牛仔的身影( yǐng)点亮,观众看到的不仅是( shì)一段被时代禁锢的爱情( qíng)悲歌,更是一面映照人性( xìng)幽微的永恒明镜。
李安用( yòng)他融贯东西的哲思与美( měi)学,将一段边缘情感淬炼( liàn)成关于爱之本质、自由之( zhī)向往与孤独之宿命的普( pǔ)世寓言。
断背山,从此不再( zài)仅是美国西部一处虚构( gòu)的山峦。它沉入每个人的( de)心底,成为我们回望时,那( nà)片承载着所有未竟之爱( ài)、未言之痛与未竟之梦的( de)苍茫之地。